很多老板们到现在不会还认为,只要小规模没有增值税抵扣就不需要进货发票?不不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有销无进 将被重点稽查
很多老板和会计认为自己属于小规模纳税人,不存在增值税抵扣,因此进货时少要或者不要进货发票也没事儿!真的么?
就在近期,有不少小规模纳税人都收到了税务局的风险提醒:小规模纳税人有销无进,未提供任何进项发票!更有甚者,税局直接上门了!
所以,小规模只有销项无进项有很大的涉税风险,一不小心很可能成为税局重点稽查对象!
具体风险如下:
涉嫌虚开发票
小规模纳税人可以享受月销售额15万或季度销售额45万免征增值税,所以,很多人为了钻这个空子,注册多个小规模,没有业务,就光开票用。因此小规模只有销项无进项一直是税局稽查重点。
对于真实经营的小规模来说,一定要及时索要发票,否则,可能存在涉嫌虚开发票,被税局盯上。
不能税前扣除的风险
虽说小规模纳税人,不涉及增值税抵扣问题,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文规定,公司没有取得进项发票,其相关的成本费用是不能税前扣除的。这对公司来说无疑是增加了运营成本。
可能会被罚款
公司经营活动中如果不依法取得发票,按发票管理办法可能会有面临罚款的风险。
无法保障自身权益
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如果进货没有取得发票或合规凭证,后期货物出现质量问题,能不能得到保障,对企业来说也是一大风险。
02 自查!小微企业7大风险点!
除了上面说的这4点外,小规模纳税人还有7大涉税风险,一起来看看吧!
1.开票额卡在免征额临界点
现小规模免征额调高到月15万或季度45万,正常情况下应该是在免征额临界点上下无规律浮动,但总有一些自作聪明的老板或者会计,总是卡在临界点上,这不就明摆着跟着告诉税局: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就是有问题!
2.大量作废发票或作废发票异常
很多老板或者财务发现开票金额已经超过免征额临界点了,于是开始疯狂作废发票,以求能免税。
这与条完全是卧龙与凤雏!这点小心思真当税局看不出来么?
不止于此,作废普票份数10份,比例占当期全部普票50%以上,或作废普票金额占当期全部正数普票金额50%以上,开具金额10万以上;满足任意一个条件,都容易作为异常企业预警!
3.一址多户开具发票
这种情况也能排进前三傻了!在同一地址注册多家小规模纳税人来开具发票,或是同一IP地址对外开具发票等等,这不上赶着把证据送上门么!
4.短时间内开票异常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刚成立的小规模纳税人在短时间内大量开票,且法人或负责人年龄偏大或户籍不在本地等等。
5.个体户不记账
老生常谈了,直到现在还有老板认为个体户不用建账。其实税局很早就明确了: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要记账;达不到建账标准的个体户,需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
6.没有业务就不报税
很多个体户老板,对照了一下零申报的标准还挺适用,就果断不申报了?其实,零申报≠不申报!即使是零申报也需要在规定时间向税务局进行报税!
征管法的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7.超标强制转为一般纳税人不自知
这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了,由于小规模的标准是年500万元以下,于是很多老板或者会计认为,只要1-12月累计开票额控制在500万以内就可以了。
03 会计注意 这20个账面涉税风险点
⑴动辄就用白条等不合格凭证入账。
⑵企业账面上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任性转为坏账损失,留存备查。
⑶将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务上一次性计入费用。
⑷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中的低值易耗品区分不开。
⑸人为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⑹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明细科目乱写,或者直接计入“其他”。
⑺账面上长期挂着股东个人借款。
⑻库存商品等存货明细账跟仓库实物账实不符。
⑼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跟对账单余额钱帐不符。
⑽把福利费等专票不该抵扣的也抵扣了增值税。
⑾赠送礼品等未扣缴个人所得税。
⑿企业明明在建工程已经竣工决算,一直未转入固定资产。
⒀经常取得发票抬头不是公司全称的发票。
⒁该打上备注栏的发票没有填写备注。
⒂经常出现以往年度的费用发票入账。
⒃利润分红没有扣缴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
⒄擅自把取得的征税收入计入不征税收入。
⒅人为计提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费。
⒆取得了开具税率错误的增值税发票入账。
⒇企业之间把老板家里个人买的东西报销计入公司费用或者资产。
小规模注意新一轮严查开始重点稽查有销无进
深圳公司注册/年检相关信息
2小时前
2小时前
3小时前
3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
8小时前
8小时前
9小时前
1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