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时代解密从骗子大本营到中国版硅谷这村为何拥有中国独角兽的半壁江山
40年过去,回顾中关村传奇,依然要从陈春先说起。
1978年,中国物理代表团访问美国,走下飞机悬梯的人当中,就包括中科院物理所核聚变专家陈春先。这一年,他刚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斩获一等奖,并和陈景润等人一道被破格提拔为中国年轻的正研究员。
人生和国运如果有四季,这都称得上是“春天”。
当年,美国在国人眼里还是“腐朽没落、行将崩溃”的帝国主义。但沿着波士顿128公路、旧金山硅谷转下来,陈春先却看到数千家由教授、大学生、工程师创立的公司,以及由它们构筑的高科技产业集群。
一位美国教授,仅靠一家20人的永磁体小公司,就能为NASA和全球核实验室供货。科技与商业的高度协同,竟能爆发出如此惊人的生产力。陈春先深刻认识到——这正是美国经济科技强大的终极奥秘。
60年代,中美研制台激光器的“时差”仅有半年;20年后,美国已拥有强大的激光工业,中国的科研成果还躺在实验室里。
联想起这些差距,陈春先的心隐隐作痛,脑海中浮现出了“中关村”。
当年,北京海淀区聚集着中国顶尖的30多所高校、130多家科研院所,人才密集度不逊于硅谷。1980年,陈春先在向中科院、北京科协的听众讲述“访美报告”时,振聋发聩地表示“只要转变观念,我们也能做到”,并豪气冲天地宣布:要创办一家“硅谷公司”。
“文革”结束仅3年,陈春先敢说这样的话,有人觉得他疯了。
陈春先则比这些人想象的更疯狂:他定下一个“二不四自”的原则:不要国家拨款、不占国家编制,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在后来成为无数中关村公司效仿的样板,但在当时,别说中科院,就是全中国都没这个先例。陈春先开公司的报告打到物理所,却石沉大海。
好在,很快来了一个叫赵绮秋的关键人。
作为北京科协咨询部负责人,赵绮秋在“访美报告”现场就被陈春先圈粉。她清楚知道,这个“公司”开不成,但可以利用陈春先等离子体学会副理事长的身份,先搞个“服务部”,由北京科协出批文、出经费,再到公安局刻公章、银行开账户。
一番“曲线救国”,“服务部”开了张。
安徽大时代解密从骗子大本营到中国版硅谷这村为何拥有
深圳其他商务服务相关信息
39分钟前
2小时前
3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
5小时前
7小时前
7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