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文艺/体育 > 福田琵琶教学石厦车公庙零基础一对一琵琶教学轻松入门
深圳
[切换城市]

福田琵琶教学石厦车公庙零基础一对一琵琶教学轻松入门

更新时间:2018-07-03 17:22:32 浏览次数:115次
区域: 深圳 > 福田 > 石厦
类别:音乐培训
地址:福田石厦地铁站F出口福民路139号众孚大厦幸福阁三楼
福田琵琶教学石厦车公庙零基础一对一琵琶教学轻松入门
音乐是可以令人放松的好方式,晚上睡觉前我都是习惯性的放着音乐,然后进入梦境,没有音乐好久都睡不着,翻来覆去,音乐伴着我便可以安心的带着笑意睡下,有的人会因为某一首曲子记忆犹新,因此爱上了音乐或者爱上某一种乐器,无法自拔,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来深圳东风华艺音乐培训中心,带您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
琵琶是中国民乐一种,大家耳熟能详的是十面埋伏,它是一首汉族琵琶大曲,同时也是中国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清楚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为上乘的艺术佳作,下面是关于《十面埋伏》琵琶曲赏析相关知识,欢迎阅读参考!
这是一首历史题材的大型琵琶曲。关于乐曲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阳平楚》。本曲现存乐谱早见于1818年华秋萍编的《琵琶行》。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所绘之情景、声色与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
  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该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 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 描绘两军激战的生死搏杀场面。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 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
  原曲还有:
  (11)众串凯。
  (12)诸将争功。
  (13)得胜回营。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后三段删去不奏。今日诸家大多承用此法。
  乐曲从战争的准备阶段开始(从列营到走队),节奏由慢渐快,以琵琶模拟战鼓声、浑厚雄壮;接着是一段吹打乐,全用轮指演奏模拟号角声。然后进行排阵、点将等等,这都是古战争中必有的内容。
  真正精彩激烈的在作战部分(从埋伏到九里山大战):埋伏表现了伏兵重重,楚军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然后是在鸡鸣山进行一段小规模作战,到九里山大战则是全曲的高潮,运用琵琶高超复杂的绞弦技巧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惨烈:人仰马嘶声、兵刃相击声、马啼声、呐喊声等等,惊心动魄,让人振奋。中间一段琵琶长轮模拟箫声,隐约透出四面楚歌,暗示项羽兵败。
  后面的结局(项羽败阵到后):项羽自刎,刘邦得胜回朝,音乐结束。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
  《十面埋伏》可以说是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而现代,这往往需要大乐队式的交响曲体裁方能得以完成),直到今天,《十面埋伏》依然是琵琶演奏艺术领域具代表性的传统名作。
  整曲来看,又有“起、承、转、合的”布局性质。部分含五段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为“转”部,第三部分含二段为“合”部。
  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被时人称为“汤琵琶”的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从这段描述可看出,汤应曾弹奏的《楚汉》与《十面埋伏》在情节及主题上一致,由此可见早在16世纪之前,此曲已在民间流传。
  《楚汉》在明代嘉靖、万历前后流行一时,深受琵琶演奏家的喜爱。
深圳文艺/体育相关信息
3月18日
注册时间:2017年06月22日
UID:402371
---------- 认证信息 ----------
邮箱已认证 手机已认证
查看用户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