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工信部等四部委印发通知,探索建立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源头解决我国废旧电器电子产品的回收问题。
我们每年都会更换手机、家电等电子产品,在自由享受工业文明成果时,却很少注意到电子垃圾已有“围城”趋势。不完全的统计显示,我国手机、计算机、彩电等主要电子产品年产量超过20亿台,每年报废量超过2亿台。更要紧的是“中国已进入报废的高峰期”。
数字是苍白的,现实是严峻的。在国内,很多村镇工厂因为简单地拆卸电子垃圾,造成可怕后果:地表水无法饮用,废水横流,空气污浊。在贵州、广东的一些偏远地区,一些村镇已经被电子垃圾污染所包围。联合国的一份报告称,中国电子垃圾小作坊的回收处理过程触目惊心,不少地方就是简单的焚烧和强酸浸泡,长此以往这将给当地和整个生态体系造成不可逆转的危害。
美国学者Susan Strasser在其著作《废物与需要:垃圾的社会历史》4当中,书写了英、垃圾历史。她指出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垃圾”是个相当晚近的范畴,垃圾及其有关的生活实践、处理方法、法律和规定,都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在农业社会中,废旧的物品都会被尽量再造和再用,直至工业社会,人类生产生活当中本来循环的物质流动系统才成为了一个单向的系统。可以说18世纪到20世纪经济系统变迁的历史,也是“现代的”垃圾制造历史。
曾经,对旧物的改造再利用的各种技能,是生产和家庭生活中人人必备的,对男性而言,擅长维修甚至令人联系到一种“男性气质”,而女性若擅于修补、再造,甚至是创造性的再利用废弃物材料,也能令她们成为更加令人敬佩的家庭主妇。
在19世纪,和商业销售系统并行的,是一套废旧材料的回收网络,但这个回收体系随着火车、汽车等新型交通运输和销售系统的兴起而衰落,“新的就是更好的”的消费文化兴起,人们逐渐相信,基于技术升级和风格革新的商品更新换代是必须的。与此同时流行起来的还有“清洁”、“方便”的观念,以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生产的商品,如一次性的卫生巾、餐巾纸等。在此基础上,一套要购买、丢弃、更新而不是维修、重复利用的“垃圾文化”才逐渐形成。
电子垃圾围城是工业文明的考题。现代工业文明的大背景下,我们都被扔上了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的跑步机,根本停不下来,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有效的制度破解“围城之虞”。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回收制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参与回收、拆解,变废为宝;二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放任小作坊的不规范回收继续危害生态。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还应坚决追究法律责任。应把“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落到实处,以此倒逼生产环节上的环保达标。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企业、环保机构以及消费者都应担负起责任。
2015年7月,《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公开发布,这一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互联网+”正式从概念上升到国家行动。而其中第九项则为“互联网+绿色生态”,里面提到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逆行物流回收体系中的平台作用,促进再生资源交易利用便捷化、互动化、透明化,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电子垃圾回收也进入互联网+时代,淘绿网的线上废旧手机回收交易平台,就是融入“互联网+”模式和结合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时代元素搭建的绿色回收生态系统。
工业文明不止是高楼大厦的林立,更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度调整。如果我们不重视和解决电子垃圾围城的问题,就可能陷入工业文明的陷阱。就像美国电影《机器人总动员》所寓言的那样,有一天电子垃圾包围了世界,人们只能含泪抛弃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