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产业政策司司长冯飞曾公开表示,“如果说工业4.0引领未来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其制高点在哪里?应该是工业互联网。”对于这句极具前瞻性的“名言”,印猫网集印刷界诸子百家之睿智,为您作深度解剖。
数据智能化正在主导中国工业未来
随着近半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全球宏观经济的周期性调整,诸多敏锐的市场人士已经发现,中国大趋势隐现:以“APP创业”为主的互联网投资热潮会回归理性,以“鼓励创业”为中心的政府经济思维会加以调整。
当前,中国好像进入一个“拉一伙人、做几张图、改一改外形”就宣称研发新能源汽车的浮夸时代。但宏观经济运行的现实数据,却是真实的改革动力和指标。2015年9月份,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初值再度下跌,较7月份初值下降1.1个百分点至接近50%,已经连续三个月下滑,并且创下2009年3月份以来的低值。制造业下行压力有增无减,实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作为互联网战略必须依托的智能手机产业,中国厂商虽然你争我夺十分热闹,却普遍沦为拼零件拼参数的采购商而已。重点技术部件,全部控制在国际几大生产巨头之手。比如,世界大的连接器和连接系统供应商之一TE公司早在上海试点的数字化工厂甚至已经实现了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上海工厂,车间负责人只要在键盘上动动手指就能轻单,由软件和传感器完成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跟踪。其中差距,远在中国手机厂商堆砌参数的口水战之外。
中国制造竞争在于“智造”、更在于工业互联网
未来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开发一个APP、演示一遍PPT,就宣称是重大投资项目的时代,已经明显不再符合一个全球性经济大国需求。只有先进工业制造业,才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推动生产力,这比劳动力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都重要得多。
例如,奥迪佛山工厂的机器人数量超过800台、自动化率超过70%、6条主焊线均为100%全自动生产线、冲压车间实现80%自动化……偌大的一个现代工厂,却只需要很少的技术管理人员在场。这种大大降低日常生产成本的做法成为未来科技制造智能化的典型示范。
中国政府因此推出“中国制造2025”重大战略性工业发展规划,努力要推动由“制造”向“智造”的升级进步。
在“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的愿景之下,中国工业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利用工业互联网的技术进步,推动中国制造的全面发展。未来,还亟待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实现生产力的增长。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机器人制造和管理自动化只是智能化的起点之一,因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升级,除了设备升级,更需要的是管理的自由,数据采集、反馈和分析的自动化。除了管理模式和先进设备之外,还有什么可以把工业制造的效率提高?就是数据链。互联网大的优势是大数据资源,所有的消费生产行为都在大数据里,通过数据分析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效率。而工业互联网,恰恰精准地实施了这一工业发展的方向。针对生产硬件和智能机器设备,集中反馈和管理数字链接和大数据,就能迅速提升工业制造的先进水平。
目前,中国几家大型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工业制造智能化平台建设。包括阿里巴巴、、在内的多家产值千亿级别公司,都将未来竞争优势,寄托于、智能的工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制造。GE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区总裁段小缨的话不得不让我们对工业互联网理念的思考——
“工业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未来的理念,而是今天的现实。工业互联网正在全球落地,在中国生根。”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印猫网)
更多资讯请关注(印猫网):http://ww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