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抵触?原因也很简单:利润空间大幅降低 + 客户开发难度严重加大。注意笔者这里用了两个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大幅”、“严重”。 至于利润空间,要知道在不动投资者头寸的前提下,会员单位的收益主要仰赖交易时产生的手续费、持仓隔夜费和点差。但[url]http://现货发售[/url]模式的一个特点是全额交易,即无杠杆。这意味着会员单位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将是原来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是五十分之一。至于持仓隔夜费、点差等在发售模式下也将不复存在。 至于客户开发,如果你是投资者,你面对两种交易模式:前者有杠杆、双向交易、交易时间长;后者没有杠杆、无法做空、交易时间有限,孰优孰劣好像已经十分明显了。给你选,你愿意选择哪个?这样一来,会员单位在开发客户时难度岂不是成倍提高? 有传言说模式将在不久的将来从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消失”,如何评价这一传言? 在缺少政策文件作为主轴的背景下,这一传言乍看之下显得虚无缥缈。但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到:这一传言所言非虚,虽然政策层面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落到纸面的时间表,但快则3个月,慢则半年时间,模式就将基本告别历史舞台。 相信所有市场人士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进入第二季度后,行业中推出现货发售模式的交易场所数量已经明显增多,这是因为那些一线交易场所都或多或少地知晓了来自于政策层面的那个不成文的“时间表”,虽然交易模式的转型可能用不了这么长的时间,但大多交易场所都希望在政策可视化之前做好准备,同时也能够在新的领域抢占先机。 笔者预计,7、8月
想要了解的加我Q Q:939410389
份将是交易场所“转发售”的集中期,就像当年推出现货原油品种一样——扎堆出镜。 今年以来许多交易场所已经开启了转型工作,这些匆忙转型的交易场所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毕竟每家交易场所都有属于自己的战略规划,各家交易场所的情况也不尽相同,过于细致的内容笔者在此也不便展开,就简单说两个要点。 1. 避免价格炒作,一旦出现电子盘价格严重偏离现货市场价格的恶劣情况,部分交易商将“退无可退”而产生巨亏,这又可能引发市场对于发售模式退出机制的严重质疑。 2. 如果交易场所意图打造高端收藏类商品发售模式,那么选取的交易品种请务必拥有以下4个属性:小众性、可收藏性、稀缺性以及可长期储存性。交易场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交易活跃度和风险控制方面。 另外,对于那些还未转型发售模式的交易场所,笔者还是提醒一句:转发售已然大势所趋,时间已经不多了,赶紧转型!以避免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