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列举网 > 教育培训 > 职业培训 > 运营模式与持续改善谁更紧急
深圳
[切换城市]

运营模式与持续改善谁更紧急

更新时间:2014-11-10 16:06:22 浏览次数:46次
区域: 深圳 > 宝安 > 梅林关口
类别:其他培训
地址:深圳市宝安25区华丰商务大厦B座435
  持续改善被认为是企业推行精益生产重要的目标,也是精益咨询界人士的普遍观点。近想来却好像有点本末倒置,其实持续改善只是芝麻。
  近又一次走进国内某知名食品企业工厂,为其工厂管理层提供精益生产系统培训,公司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目前年销售额300亿,但利润不到3亿(上市公司报表)。在培训过程中与其管理层探讨精益模式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的运用,正好谈到该公司的整体流程。
  从工厂到超市整个供应环节,产品大约有4个月左右的库存,按照年产品300亿规模,总库存为300*70%*3/12约70亿(销售成本按70%),如果库存成本按30%计算(食品行业可能高于这个数字),年库存成本为21亿。
  如果按照精益生产的拉动原则,超市拉动经销商配送,经销商每天给超市补充卖出的产品,超市保持3-5天左右的库存足可以应对客户需求;经销商仓库拉动生产厂商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给经销商每天配送,则经销商多需要7天左右的库存;物流中心拉动各工厂补充,工厂也可以实现每天给物流中心配送,物流中心保持10天左右的库存;工厂建立成品超市,生产线的补充周期一天不到,因此工厂只需要两三天的库存。如此计算,总库存量不到一个月,库存资金为17.5亿。
  如果实现,库存资金减少50多亿,库存成本节约15亿多,意味着拉动实现后节约成本相当于该公式5年的利润之和。之后关注国内很多饮料产品,从超市拿到的都是在3-4个月之前生产的。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主要归结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1. 是按照传统的推动模式运营,各个环节预测下游的客户需求来配货,然后将预测信息反馈给上游,而这种预测通常定期的做(通常按月预测,快一些也是周),如此将终端的预测通过层层汇报再转化为生产计划,周期就相当的长了。
  2. 扩张型销售策略,销售员承接销售指标,简单的办法就是把指标压给经销商,把产品也压给经销商。
  模式的改变将给这种企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情景。
  不仅仅是食品行业,很多企业都在面临类似这种问题,尤其是从供应链角度看。客户需求特点是什么,自身用什么方式来应对客户需求,需要供应商怎么配合。批量生产、按订单生产还是流动、拉动,对于那些已经很难满足或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的企业来说(或者很多企业只从工厂看是满足了销售的要求,但销售企业并没有满足客户的需求,无奈很多时候销售只能把对客户的预测定义为订单发给工厂,而工厂只负责按订单交付,而且是按订单评审时承诺的交付期来满足按期交付),突破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就像小平同志当年的改革开放,选定经济特区后,怎么在特区里建立市场经济模式是关键和迫切的事情,而不是去追求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高福利的社会生活。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就如同批量生产和精益生产,而持续改善就相当于发达的市场经济体所追求的社会富裕生活,需要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再酌情考量,就像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的民生。如果经济不发达,谈共同富裕只能是我们上一辈经历过的共同贫穷。
  对于很多传统产业和企业来说,持续改善有点远水近渴之意。而积极探讨新新模式,大胆突破就思维才是制胜之道。
  虽说“龟兔赛跑”的故事后乌龟赢了,但其实中间可以补充一个场景:路途上有一危桥,龟兔经过是桥很多就要坍塌了,是快速通过呢还是慢慢爬?(还是不够贴切)。
  不同时期不同的对策吧,或者是温水煮青蛙的寓言更贴切一些(把青蛙丢进煮沸的水中,青蛙马上就跳开了。先把青蛙放进凉水的锅中再慢慢煮,结果青蛙煮熟了),如果我们现在寻求的是改善,可能就成了被煮熟的青蛙,而跳出去的青蛙却很快找到了另一片田野。
  就像当年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样,很多的单件生产企业无法理解批量生产思维终消失在公众视野,迅速调整战略,开拓批量运作思路的企业开创了新的旅程。
  现在也是一样,处理批量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适应新环境、开拓新思路、创新模式才是高瞻远瞩的眼光,才是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应该有的灵敏嗅觉。尽快设计出适合企业的精益运营模式并实现变革,模式变革完成后再追求持续改善。
深圳职业培训相关信息
19小时前
注册时间:2014年08月27日
UID:151083
---------- 认证信息 ----------

查看用户主页